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潘晓飞
“我们做的是先行探路,然后打造可复制的模式,通过辐射带动,让产业红利惠及更多村民。”6月30日,贵州思府农牧有限公司负责人,黔东南州岑巩县大有镇塔山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郑培坤向来访的记者介绍,生猪和肉牛养殖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,今年上半年,公司销售生猪7000余头,销售额近2100万元,塔山村销售肉牛300余头,销售额近500万元。
郑培坤2005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专业,同年,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。毕业后先在外企工作,后与朋友在湖北创业养猪获得成功,年收入超百万元。
2012年春节回乡,郑培坤看到塔山村产业弱小,乡亲们缺少增收渠道。在经过一番思考并与家人沟通后,他决定留下来带领村民闯出一条致富路子。
依托经验、技术和资金,郑培坤选择从最熟悉的养猪行业入手。
2014年8月,郑培坤养殖的第一批生猪上市大卖,让村民看到了希望,大家纷纷跟着他学习科学养猪。
“我家养猪的规模今年又扩大了一些。”村民郑培成以前日子过得紧巴巴,如今,年出栏生猪1000余头,日子越过越红火。
2016年,在大有镇镇政府的支持下,郑培坤牵头筹集资金1000多万元,组建贵州思府农牧有限公司,建成年出栏生猪1万头的标准化智慧养殖基地,带动470户农户增收。
数年时间,塔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: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4269元跃升至如今的18200元,村集体经济累计超200万元,2024年全村农业产值达7900万元,正朝着“亿元村”迈进。如今的塔山村,依托职业农民培训中心开设的养殖、家政、叉车等课程,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“技能饭”。
塔山村富了,也不忘帮邻村一把。在镇政府和郑培坤的引导协调下,全镇12个村(社区)合作社入股塔山村黑毛猪、小黄牛养殖产业。目前累计兑现分红1186万元,带动9个村集体经济累计分红超过70万元,带动130名村民实现就近就业与创业。
从引进种猪改良到繁育贵州本土黑毛猪,从关注生猪产量到追求肉质、口感、风味,从等着商贩上门收购到链接商超、门店专营和开启直播扩大销路……郑培坤发展产业的思路一直跟随时代的前进步伐在不停变化,但始终不变的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。
配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